❗️三陽外感別吃地黃劑❗️
❗️三陽外感別吃地黃劑❗️
❗️三陽外感別吃地黃劑❗️
⚠️標題已經說了,但實在太重要,所以再講三次。⚠️
因為最近有同學問起「感冒是否不適合吃腎氣丸?」的問題,讓我們覺得如果有接觸過《傷寒雜病論》相關課程的同學們會知道這件事,但沒有學過的同學們,就容易因不知道而吃到方了,所以我們認為還是需要稍微說明一下。🙏🏼
先簡單說明何謂「三陽外感」:
在《傷寒雜病論》裡,將傷寒的部分分類成六經,可以看成人體的六道防線──太陽、陽明、少陽、太陰、少陰、厥陰;當病邪剛進入我們的身體時,會先接觸到【太陽區】,人體就會出現如怕風或怕冷、頭痛、發燒⋯⋯之類的生理現象;如果沒能排除,有機會會來到第二道防線【陽明區】,又會有不同的生理反應。
所以,所謂的「三陽」,就是這六道防線中最靠外面的三層,也就是【太陽、陽明、少陽】,有學習過或眼尖的同學就會知道,三陽的下面,就是三陰了,而最簡單的辨認法,是「把脈」。
稍微一點點的基礎就可以了,平常知道怎麼摸出自己大致的脈,在得到三陽外感時,脈會比平常得更靠近表皮,我們稱為「浮脈」;反之,三陰病時的脈會更沉到我們的肉裡,稱為「沉脈」。
如果只是要確認自己適不適合吃像是腎氣丸、益多散這類含有地黃的方子,只要知道自己是浮脈還是沉脈就可以了。
「浮脈」的話,我們是非常不推薦吃的❌,因為浮脈代表我們現在處在三陽外感的感冒中,吃進地黃劑的話,容易把病邪束縛在身體裡不容易排出,輕則不容易好,重則會掉到下面的區塊,變成更嚴重的感冒,然後不容易好,那是一件不太舒服的事。💦
這是我們的一點學習經驗,同學們可以參考看看。🙏🏼💖
#傷寒雜病論
#六經
#三陽
#三陰
#地黃劑
#腎氣丸
#把脈
#浮脈
#沉脈
#內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