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外圖/興記菜館腊味煲仔飯好食    in 微風南山!

 

 

 

以下發文為學習心得分享,

所有內容僅供同學們參考。

 

 


「我前陣子感冒,發現都沒有用到少陰篇的方子了,都在太陽打,覺得大青龍湯對我滿有效的(可是大青龍湯證總是最不舒服的),以下是我的紀錄:

 

 最近又感冒了,一開始是喉嚨癢癢的,沒有發燒或其他症狀,只是很想喝飲料潤喉,過了兩天喉嚨微微痛起來,肚臍後方的背很痠很痛,還是先用葛根湯打打看,吃3g(科學中藥),吃完感覺精神好一點,但是還是背痠無法挺直而且大腿也痠痠,打電動時一直在抖腳跺腳。身為大青龍湯的老病號,知道這是怎麼回事,吃個大青龍湯3g(科學中藥),半小時後背不痠腳不痠喉嚨不痛,舒服的在床上入睡。

 

 隔天起來發現開始咳嗽咳痰了,照我的病情發展,應該是不久後就要狂咳並且咳黃痰了,這時就吃小青龍湯2g(科學中藥),之後咳嗽就沒有以往猛烈,由於還是有咳嗽,晚上再吃小青龍湯2g(科學中藥)。

 

 隔天起來覺得喉嚨又開始痛,並且鼻塞鼻子癢癢的,有一點鼻水,依照以往經驗就要狂流鼻水了,仔細想想喉嚨痛是不是大青龍湯證沒有打乾淨,吃個3g(科學中藥)後,喉嚨不痛鼻子暢通而且乾乾的。

 

之後就是流鼻水與輕微咳嗽的日子,症狀比以往好多了,偶爾吃吃苓桂朮甘湯,差不多一禮拜後症狀完全消失。」

 

 

這個是一個老同學寄來的e mail,這位老同學一直是調理自己調得很有心得的,他也很願意與我們分享他的心得,真的很謝謝他。而我們在這裡想跟大家討論的,是根據他的描述,同學們可以怎麼辨大小青龍湯證來討論。

 

 

大青龍湯在《傷寒雜病論 桂林古本》裡的條文只有三條:

 

 

【桂7-7】太陽傷寒,脈浮緊,發熱,惡寒,身疼痛,不汗出而煩躁者,大青龍湯主之;若脈微弱,汗出惡風者,不可服之。服之則厥逆、筋惕肉瞤,此為逆也。

 

 

【桂7-8】太陽中風,脈浮緩,身不疼,但重,乍有輕時,無少陰證者,大青龍湯發之。

 

 

【桂14-35】病溢飲者,當發其汗。大青龍湯主之,小青龍湯亦主之。

 

 

大青龍湯的「三乾三煩」是很重要的辨證點:眼、嘴、鼻乾,手、腳、心煩。然後是溢飲──飲證算是中醫的一個黑話,而溢飲指的是身體裡的水滯留於體表及皮下組織,與一般所謂水氣病類似。臨床表現為身體肌肉呈現可能不是一個大範圍,而是一片一片的疼痛,還有四肢浮腫沉重,或是有喘咳症狀等。

 

 

另外,病過幾次大青龍湯證之後的人,通常會注意到那個「全身哪兒都不對勁」的煩躁感,但一開始得這個證時,有可能會和少陰病的真武湯的腰痠且手腳沉重感搞混。這時的辯證點,於其說是有沒有少陰證,直接確認脈的浮沉最快,浮就是大小青龍湯,沉就試試真武湯。平常沒有習慣把脈的人,可以從是否討厭吹風或怕冷(太陽)、是否看到枕頭就想躺上去(少陰)……之類的身體感,所以我們都深深覺得,學習傷寒論,平常就要仔細觀察自己對身體的感覺,有不一樣的時候,往往都是辨證點。

 

特別注意!大青龍湯在吃過一次,也就是喝了一碗,只要發了汗,症狀有所改善之後,不管好了多少,接著相同的證完全好之前,請用真武湯來收工,因為大青龍湯太猛,很容易把人完全打虛掉。

 

 

接著是小青龍湯:

 

【桂7-9】傷寒,表不解,心下有水氣,乾嘔、發熱而咳,或渴,或利,或噎,或小便不利、少腹滿,或喘者,小青龍湯主之。

 

 

【桂7-10】傷寒,心下有水氣,咳而微喘,發熱不渴。服湯已,渴者,此寒去欲解也,小青龍湯主之。


 

【桂14-20】咳逆倚息,不得臥,小青龍湯主之。

 

 

加上上面提到的溢飲條文,就是小青龍湯在桂林古本中的條文。其實還有一條【桂8-30】,講大陽病被醫生用錯治療後的狀況。對比在現代,大概是你感冒還喝冷水的話,胃有一兜水,雖然不痛,但悶悶脹脹得消不掉,可以試試小青龍湯。

 

 

通常大青龍湯證不太嚴重,或是沒有到心很煩的情況下,有時是會請人先喝喝看小青龍湯。但我們對於小青龍湯最明確的用途,是一種咳嗽──當你平常感冒到某一個階段,站著坐著都是輕微肺癢癢的微咳,但一躺下來,就驚天地泣鬼神地狂咳時,試試小青龍湯吧。

 

 

最後要介紹,大青龍湯的收工方是真武湯,而小青龍湯的收工方是誰呢?就是同學上面提到的苓桂朮甘湯,或以前瑩瑩咳嗽後的收工方—苓桂味甘湯。

 

 

【桂7-38】傷寒,若吐、若下後,心下逆滿,氣上衝胸,起則頭眩,脈沉緊,發汗則動經,身為振振搖者,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。

 

 

【宋13-38】青龍湯下已,多唾口燥,寸脈沉,尺脈微,手足厥逆,氣從小腹上衝胸咽,手足痹,其面翕熱如醉狀,因復下流陰股,小便難,時復冒者,與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湯,治其氣衝。

 

 

關於苓桂朮甘湯,以及跟大丁感情最好的真武湯之詳細的使用與辨證,有機會我們再分享。而這兩個方在這裡主要的作用,就是指向「氣上衝」這件事情──吃了青龍湯系,尤其是小青龍湯之後,常常會有證已解,但還是有點想乾咳,或是胸口悶悶的狀況。這時這兩個方都可以緩解這樣的狀況,白朮調理胸口和胃的區域的不適,或是五味子降氣的效果,在這裡都是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的。

 

 

以上是透過老同學的分享,以及我們大致整理的大小青龍湯的用法與辨證的經驗談,同學們可以參考討論看看噢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miburogu 的頭像
    amiburogu

    Ami's burogu / 阿咪網

    amiburog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