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外圖/
最近在三創看到的小睡袋(來自【棒貓】),就來給我們家的LABUBU使用啦,素不素粉口愛~
先來一則自同學的五苓散醫案分享,一刀未剪一字不動,如下:
「自三週前吃壞肚子,消化一直沒有好起來,一直呈現散狀,最近因為支援公司週末的活動,適逢新加坡雨季、又都在開著冷氣的室內,內外夾攻下,果然就著涼、感冒了,鼻涕倒流、頭痛、關節微痠痛、肩頸緊痛。因為還能出汗,脈浮,我就吃桂枝湯+葛根,但我發現我有腹瀉但沒什麼小便的情況,然後稍有口渴感,但就口時又吞不下,我就想起我有對五苓散證。所以,這二天就是吃桂枝湯加葛根外掛五苓散,昨晚就覺得整個人大好,排便也成形了,尿量和次數也比較正常了,希望今天可以好全。
我覺得五苓散真的是一個被低估的方子,最近台灣和新加坡都在流行諾羅病毒,這讓我想起先生去年中諾羅時,我注意到,他除了高燒、脈浮、腹瀉、想喝水但喝不下的感覺,且有”小便不利”的情況(那時他有解小便,但顏色很深,量一點點),病患通常只會注意自己拉、吐得多嚴重,並不會注意到小便的情形,那時也是抓到”小便不利/小便難"這個主證,就讓他服用五苓散,沒想到一天就康復了。
跟大家分享。」
追加一個瑩瑩我活生生的新鮮例子:
「前兩天吃了熱炒,可能吃進太多味精,結果還沒回到家,就出現頭暈、口渴但喝不太下水,尿尿也感覺怪怪的,一到家趕緊吞了生藥打粉6g的五苓散,立刻尿解,人整個就舒服了。👌✨」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再來看看五苓散在《傷寒雜病論 桂林古本》上那琳瑯滿目的條文:
【桂5-22】濕氣在內,與脾相搏,發為中滿,胃寒相將,變為泄瀉,下移腎,變為淋漓,宜五苓散。
【桂7-42】太陽病,發汗後,大汗出,胃中乾,煩躁不得眠,欲得飲水,少少與飲之,令胃氣和則愈。若脈浮,小便不利,微熱消渴者,以五苓散主之。
【桂7-43】太陽病,發汗已,脈浮弦,煩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
【桂7-44】傷寒汗出而渴,小便不利者,五苓散主之。
【桂7-45】中風發熱,六、七日不解而煩,有表裏証,渴欲飲水,水入則吐者,名曰水逆,五苓散主之。
【桂8-12】太陽病,脈浮而動數,浮則為風,數則為熱,動則為痛,頭痛發熱,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,表未解也。醫反下之,動數變遲,膈內拒痛,胃中空虛,客氣動膈,短氣躁煩,心中懊憹,陽氣內陷,心下因硬,則為結胸,大陷胸湯主之。若不結胸,但頭汗出,餘無汗,劑頸而還,小便不利,身必發黃也,五苓散主之。
【桂8-20】病在陽,應以汗解之,反以冷水潠之,若灌之,其熱被劫不得去,彌更益煩,肉上粟起,意欲飲水,反不渴者,服文蛤散。若不差者,與五苓散。
【桂9-68】太陽病,寸緩、關浮、尺弱,其人發熱汗出,復惡寒,不嘔,但心下痞者,此以醫下之。如其未下,病人不惡寒而渴者,此轉屬陽明也。小便數者,大便必鞕,不更衣十日,無所苦也。渴欲飲水,少少與之,但以法救之。渴而飲水多,小便不利,宜五苓散。
【桂11-120】消渴,脈浮,有微熱,小便不利者,五苓散主之。
【桂12-15】霍亂已,頭痛發熱,身疼痛,熱多,欲飲水者,五苓散主之。
【桂14-43】病人臍下悸,吐涎沫而癲眩者,此有水也,五苓散主之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從頭痛到肚子,從發冷到發熱再到發煩……,不妨問一下自己:我口渴嗎?我尿尿不順嗎?這兩項中獎,就可以試試看五苓散噢。
😊☑️
#五苓散
#濕氣
#水循環
#口渴
#小便不利
#冷熱交替
#味精